第174章 孤臣残帜陇西风(1/5)
第一折 剑阁尘沙降书至景耀六年冬,残雪未消的陇西山道上,姜维勒住黑云马,独臂拂去甲胄上凝结的霜花。马鞍旁悬挂的武侯纶巾残片已冻成硬壳,二十年来从未离身的信物,此刻竟像块冰棱贴着心口。身后三百残兵裹着破旧的蜀锦战袍,靴底磨穿的草鞋踩在冻土上,发出细碎的咯吱声。
“将军,”曹霖策马靠近,少年脸上的冻疮裂开口子,渗着血丝,“前哨探到剑阁方向有魏军旗号,旗杆绑着……绑着蜀地的芙蓉花。”他攥紧怀中的连弩图纸,纸角被雪水浸得发皱——那是三个月前从成都带出的最后一批军械图。
阿莱娜突然翻身下马,狼皮靴踩碎路边冰棱,耳朵紧贴冻硬的地面:“东南方三里,有马蹄声混杂着车轮响,约摸两千人,押运的物件用毛毡盖着,走得极慢。”她抬头时,狼头刀鞘上的冰稻穗坠饰簌簌掉落,露出底下刻着的“汉”字刀痕——那是去年洮西之战时,姜维亲手为她刻下的印记。
姜维凝视着远处被雾凇笼罩的山峦,忽见一支轻骑从雾中冲出,为首骑士挥舞着白旗,旗面绣着刘禅的御座纹章。“是后主的亲信!”曹霖失声喊道,手按刀柄却被姜维拦住。
来使滚鞍下马,锦袍上的金线在雪地里格外刺眼,他捧着黄绢诏书的手不住颤抖:“姜将军,陛下……陛下已开城降魏,令你等……令你等解甲归降。”诏书展开时,滚落三枚成都的银杏果,果肉已在严寒中冻成褐色。
姜维独臂接过诏书,指腹触到绢帛上刘禅的御印,那朱砂印泥竟还带着温热。他想起三年前在成都宫宴上,刘禅指着庭院里的银杏说:“此树三百年未枯,正如大汉基业。”此刻想来,那话竟成了谶语。
“陛下可安好?”他声音沙哑,目光扫过来使腰间的玉牌——牌上刻着“光禄大夫”,正是当年劝刘禅投降的谯周一党。
来使不敢直视他的眼睛,低头道:“魏主封陛下为安乐公,此刻已往洛阳去了。”话音未落,身后随从突然举起一面“魏”字大旗,旗角撕裂处露出底下未褪尽的“汉”字红漆。
阿莱娜的狼头刀“噌”地出鞘,刀刃在雪光中划出冷弧:“将军,这分明是诈降!”
姜维却缓缓放下诏书,独臂按在黑云马的鬃毛上,马身因主人的颤抖而轻轻摇晃:“不,是真的。”他捡起地上的银杏果,放在掌心搓揉,果肉碎末里渗出暗红汁液,“谯周之流早有降心,陛下……是保不住蜀国了。”
突然,远处传来震天的喊杀声。曹霖登高望去,只见魏军的“邓”字大旗在山谷间涌动:“将军,是邓艾的部队!他们打着陛下的旗号,想逼我们投降!”
姜维翻身上马,独臂抽出武侯剑,剑刃劈开空中飘落的雪花:“传我将令:前队变后队,向沓中屯田区转移。曹霖,你带十人去烧断身后的木桥,阿莱娜,率狼族勇士埋伏两侧山坳,记住——只许放箭,不许近战。”
“将军,”来使急忙阻拦,“陛下有旨……”
姜维剑锋一挑,将来使的锦袍划破三寸:“我只认大汉的陛下,不认魏国的安乐公。”说罢,策马冲入风雪,三百残兵紧随其后,马蹄踏碎的冰棱下,露出去年屯田时埋下的麦种——那些本该在春天发芽的希望,如今却被冻在厚厚的冰雪之下。
第二折 沓中寒帐议孤守
寅时三刻,沓中旧营的篝火半明半灭。姜维坐在残破的帅帐里,独臂拨弄着铜灯的灯芯,灯油是用去年囤积的胡麻籽熬的,燃烧时散发出苦涩的焦香。帐外传来阿莱娜训斥伤兵的声音,她正在用狼毒草汁给士兵清洗伤口——这剧毒之物经特殊炮制后,竟能止住溃烂。
“将军,”曹霖抱着一捆文书进来,竹简上的朱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