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新式榴弹炮(1/3)
第176章 新式榴弹炮典礼结束后。
王奉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赵方远刚换下大礼服,就抱着一大摞文件走来。
“长官,昨日德公许诺的援兵已经动身了,分别是第30军和第42军,都是西北军出身,孙连仲将军亲自领兵南下。”
王奉应了一声:“别忘了和于学忠打声招呼,再把勋章给送过去。”
赵方远掏出笔快速记下。
“长官,今天还有一件喜事!”
王奉挑了挑眉;“喜事?”
“什么喜事,说来听听。”
赵方远掏出一张电报,是砀山车站发来的:“咱们自产的新式重炮,一个小时前运抵砀山了,车站已经接收,正在往咱们这边送!”
王奉“蹭”的一下站起身。
“新式重炮?”
“多大口径的?”
赵方远:“122毫米,43.5倍口径,仿制的是苏联相同款式火炮!”
王奉咋舌。
122毫米?
真够大的了!他并未过多插手火炮的设计,原本以为后方工厂会优先设计一款105毫米口径的重炮。
毕竟目前军中的主要榴弹炮口径,正是105毫米。
150毫米榴弹炮只有两门。
威力虽大,但并不作为主要火力支援单位。
主要原因还是重量太夸张。
九一式105毫米榴弹炮的全重为1.7吨,而九六式150毫米榴弹炮的全重,直接干到了4.1吨。
二者相差了两吨多。
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
回想起淞沪战场上,因火炮超重陷入泥潭的德械师,他的太阳穴就突突直跳
在行军转移时,王奉就曾下过明确命令,一旦炮兵部队陷入泥泞,情况紧急时可以直接丢弃九六式榴弹炮,全力转移九一式榴弹炮,以保证炮兵的火力支援能力。
“苏联火炮.”
王奉眉头紧皱,心中暗自思索。
在他印象里,苏联火炮都重的离谱,动辄五吨以上,一些未量产的实验型,甚至能达到七,八吨重。
欧洲主要地形是大平原,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火炮重一些不要紧。
但亚洲就不一样了。
四吨多的九六式榴弹炮,已经重的不成样子。
王奉:“有详细数据吗,拿给我看看!”
赵方远在手中的一摞资料中翻找,不一会儿的功夫,赶忙递了上去。
“新式重炮十天之前就已经造出来了,但因日军切断了兰封到郑州的陇海铁路线,第一批火炮直到现在才运过来。”
王奉接过后,扫了一眼。
“仿制苏联M1931型(A-19)122毫米野战加农炮,使用自产改进型炮架,加装板簧悬挂、充气轮”
“口径122毫米,身管长度45倍口径,约5.5米,射程18.5公里,平均射速每分钟四发”
“反装甲能力据测试,1000米距离内,可击穿145毫米均质钢装甲,配属弹种——榴弹,穿甲弹,混凝土破坏弹”
“采用自行研究的轻量化设计,重量为3.8吨。”
王奉默念上面的文字,心中大为满意。
里面还有一张图片。
作为一款122毫米野战加榴炮,肯定不能和日制九一式榴弹炮相比较。
二者无论是口径,重量,还是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