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大军所到之处,百姓竭诚欢迎(2/4)
而是装备弹药充足,士兵训练完备,又有强力火炮支援下的结果。
第一预备战术兵团的损失稍微大了些,伤亡将近两千人。
总的来说,尚且还在承受范围之内。
虽然长治地区的工业基础尚且处于萌芽时期,产能较少。
但需要装备的军队也不多。
等在过段时间,解锁一两个国策,就完全实现自给自足。
谈不上多富裕,起码往后作战,不需要靠人命去填了。
将一名士兵从【乌合之众】练到【训练有素】,在不打仗的情况下,至少需要半年时间。
而生产一门火炮,一吨炮弹,才花费多长时间.枪弹廉价,而人命关天。
张自忠站在一旁,亲眼目睹牺牲的士兵们被埋入大土坑中。
神情悲伤,双眼之中感觉有泪水在打转。
王奉上前两步,劝慰道:“这些牺牲的弟兄们,都是好样的,披上这身军服,最后能落得个马革裹尸,就是最好的结局了。”
张自忠长叹一声,语气低沉:“这些弟兄,都是我从西北带出来的。”
“我对不起他们的爹娘啊!”
古语有云,慈不掌兵。
打仗哪有不是死人的,像张自忠这种沙场宿将,本应对死亡看的很淡。
但实在扛不住,这场战斗的特殊意义。
第59军的弟兄们,用生命,用鲜血,为他洗脱了汉奸的罪名。
从今往后,他不再是百姓口中的“张逆自忠”。
回想起发动最后的进攻时,弟兄们悍不畏死,口中高呼着:
“杀咧!”
“张将军不是汉奸!我们第59军不是汉奸!”
战火已经停歇,但杀喊声犹如在耳。
弟兄们不光是为国捐躯,更是为了洗清他身上所背负的污名而死。
王奉站在一旁,他理解不了张自忠的复杂心绪。
但看向地上一排排的尸体,竟发现了不少熟悉的面孔。
是老414团时期的骨干军官。
“唉”目睹眼前场景,王奉不禁语塞。
哪有什么身经百战的精锐。
旧的一批老兵战死,又会有稚嫩的新兵经历战火的淬打,蜕变成新的一批老兵。
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将统计好的战报呈送第五战区后,王奉开始处理起自家事。
日军第108师团南下长治,在正面战场上遭遇第47军,以及第二,三山地兵团阻击,敌后又有八路军386旅进行破袭战。
铁路线被破坏,补给变得极不稳定。
日军的进攻已经略显颓势。但还没到可以高枕无忧的程度。
谁知道香月清司的第一军,会不会抽冷子,再调集一个师团向长治方向扑来。
不过可能性很小。
一方面,晋南的卫立煌,阎锡山手中仍有近十万大军,散落各处的八路军敌后抗日根据地,想要彻底剿灭也十分费力。
目前华北派遣军的主要目标,是尽快打通津浦线,消除侧翼威胁。
不会继续在山西倾注大量精力。
况且板垣征四郎隐退后,他所提出的经山西到汉中,最后打到四川的进攻路线,更无人理会。
这条路线,其实正是当年蒙古灭南宋的路线。
若是真能成,则会抄了整个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