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盛世一统29(2/3)
了海上通商部几个字。外人不知道,这匾额的字是容烨题的,连着印章也是私章。
海上互通走商这事其实顾兆刚穿来的时候就幻想过,那时候刚来饮食上太清淡,没辣椒吃真的不习惯,空闲时对着纸上画世界地图几大洋气候什么的,趁着记忆还有没忘先记上。
嘴里念叨的就是辣椒辣椒。
那时候当然不可能出海,纯粹是做梦,想一想罢了。
后来
打仗内里不不安稳,没有国家支持,就单靠几个商贾,那走不远的。再者,现如今走海路,大历各个城市不提,往外头去,这说起来也是可大可小,万一给你扣个什么大帽子的。
综合考虑了下,顾兆就没提这事,直到去年下半年,时机到了。
黎周周对我们处
去年下半年时,顾兆聊起来,黎周周询问,一言一语之间,对着海航远行通商这事已经不再是做梦了。之后顾兆拟定了文件,跟着历无病汇报了,历无病虽是不信但还是让顾兆自己折腾去,觉得成就干,倒是后来历无病跟容烨说了后,容烨亲自来问顾兆了。
容烨虽不能亲自前往,但还是很好奇,后来黎周周进宫聊天说话,两人也说了许多有关海外的话题。
最后一切想法都
这事最初拟定交给黎周周办的。
但
可想也知道阻力会多。
历无病能为了立容烨为后
而如果哥儿能做官,没科举没书没经历种种明面上的功绩,就当官了,虽是个六品的官,可这利益动的是全天下未来能当官男人的利益。
性质是不一样的。
黎周周真坐上官位,天下百姓不管你有没有能力,只会说这是顾阁老假公济私,拿大历官场当儿戏,让其夫人坐上去玩。
而且通商这事,前期是稳扎稳打最好低调的来,不宜过多张扬因为海的另一头国家
黎周周跟容烨道“我不
“我没功绩,如何服人”
“小容,我说句心里话,要是真的能做成大功绩,给大历带来富饶,天下百姓也能看到明白,我不奢求什么官位,只希望未来有一天,福宝能有
容烨其实都明白,他以前是男子,享受着诸多便利,并没觉得那些是便利,就是他生来自有的,如同喝水吃饭一般,如今成了哥儿,成了皇后,地位是高了,却还是诸多限制,那些喝水吃饭的便利成了求不得。
周周爱子心切,他做了阿爹,何尝不是。
历无病能杀一大臣,能杀天下的嘴吗。
因此对于海外通商部,其实容烨比历无病更上心,甚至亲自题了匾额,送黎周周出行,只盼一路顺利。
也真应了顾兆那句时机到了,原本还缺新部门一把手的人选,今年殿试就有了李金义,可谓是万事俱备东风也到。
新衙门成立,主要打交道的就是商贾这边。
两浙城的大商贾、乡绅,还有昭州那边,大历如今再打仗,明面上的资金可能拨不了太多,这时候就要靠民间商贾,给其分利。
钱是一方面,还有出海通商第一批要选的东西。
顾兆给拟定的瓷器、丝绸、茶叶这三样。其中瓷器怕是不好带,但先带过去,物以稀为贵。
东西、钱到位了,还有船,如今的船太小了,就是昭州商出货的船
跟船走商的带头人很重要。
要果决、干练、有脑子、有海上走商的经验,还有护卫队,这护卫队要水性好能打,到了陌生地盘,带了一船船的东西,如何卖出高价,如何能护住这一船东西。
总不能千里迢迢过去了,那边人没见过大历的物件,给便宜卖了,这不成了做慈善白徒劳吗,所以会做生意很重要。
对了,还有翻译部,语言不熟练,得学语言快脑子好使。这个方面,顾兆其实想到了郑辉,开春殿试结束后,顾兆去过郑家一趟,想透透口风,正好听到另一桩事。
郑祖父祖母连着郑辉父母从京里返乡,老人家住不惯京城,还是习惯平安镇的宅子和生活,只是走的时候带走了舞姬生的三郎。
郑辉已纳妾,虽是舞姬出身,不是清白良家人,可给郑家育有一子,事已至,郑家对不住唐柔,此时唐柔大度贤惠,舞姬安分守己不生事端,那是孩子还小,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