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养孩子会变得不幸38(3/4)
端景耀坐于龙椅之上,冕旒垂下的珠帘微微晃动,遮不住那双狭长的眼睛。“宣新科状元觐见——”太监尖细的声音在殿内回荡。
殿门缓缓开启,一道修长的身影迈步入内。鱼安易身着大红蟒袍,头戴乌纱帽,步履稳健,他行至御前,双膝跪地,额头触地,
“臣叩见陛下,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端景耀微微抬手,
“平身”
鱼安易起身,却仍低垂着眼帘,端景耀细细打量着眼前的年轻人,约莫十来岁岁的年纪,眉目清朗,
“抬起头来。”
端景耀道。
鱼安易这才缓缓抬头,目光却仍谦卑地停留在皇帝胸前位置。
端景耀看清了他的脸。
剑眉星目,鼻若悬胆,唇薄而坚毅,确是一表人才。
怪不得当初能骗的温时酌把他捡回家,
“朕观你的文章,字字珠玑,句句锦绣,尤其那篇《论治国之道》,见解独到,鞭辟入里。”
端景耀缓声道,
“今日朕要亲自考校于你。”
“愿聆听圣训。”
鱼安易虽觉这皇帝说话语调奇怪,但还是恭敬道。
毕竟殿试是最后的一步了。
端景耀略一沉吟,出声,
“朕即位方几月,励精图治,然天下之大,政务之繁,常有力不从心之感。依你之见,治国之根本为何?”
鱼安易思索片刻,便回答上来,
“回陛下,臣以为治国之根本,在于'以民为本'四字。”
“《尚书》有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臣观历代兴衰,凡重民者国必兴,轻民者国必亡。”
鱼安易声音清朗而沉稳,姿态从容不迫,这些东西温时酌都同他讲过。
“陛下即位以来,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故天下大治。然臣窃以为,尚有可进之处。”
端景耀的眸底闪过兴味,接着道,
“直言无妨。”
“譬如江南水患,虽已遣官治理,然灾民安置尚未周全;西北边陲,驻军粮饷常有拖欠;中原腹地,豪强兼并土地,小民流离失所...”
鱼安易顿了顿,
“皆伤民根本之事。若能一一解决,则国本更固。”
端景耀沉默片刻,忽而笑道,
“好一个以民为本,那你说说,治国之本当如何用人。”
鱼安易仍旧不假思索地就答了上来,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臣以为,用人当如匠人取材,各尽其用。”
“朕要听具体之策,而非你这些泛泛之谈。”
端景耀的语调冷了些许。
鱼安易身形一顿,接着道,
“其一,打破门第之见。当今朝中,世家子弟居多,寒门才俊难有出头之日。臣建议广开才路,令各州县举荐贤能,不论出身。”
“其二,严考绩之法。现有官员升迁,多凭年资,少有真才实学者反被埋没。当设考课之法,以政绩论升降。”
“其三,重实务之才。科举取士,偏重诗赋文章,然治国需通经济、明律法、晓军事之才。臣请增设实务科目,选拔专才”
端景耀听了这些仍旧不满,出声刁难道,
“若有一寒门才子与一世家子弟同争一职,才具相当,当用何人?”
若换了别人可能就被问住了,但鱼安易是温时酌一手教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