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孤臣残帜陇西风(4/5)
前在陇西,郭淮曾用狼毫笔写信劝降,信中说:“伯约啊,天命在魏,何苦逆天而行?”此刻想来,那话竟成了讽刺。“顺着狼毫引线走,”他将陶罐抛回水中,“邓艾的‘水听’阵必定布成八卦形,我们只要找到‘生门’,就能安然通过。”他带领士卒沿着引线潜行,脚下的河床布满鹅卵石,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
忽然,阿莱娜拉住他的衣袖,指向水面下的阴影:“有魏军巡逻!”只见五名魏兵乘着皮筏,手持火把在水面搜索,火把的光芒映在河底的陶罐上,像无数只窥视的眼睛。
姜维打了个手势,众人立刻潜入水底,躲在巨石后面。魏兵的皮筏从头顶划过,他们听见一名士兵说:“听说姜维在北岸集结战马,怕是要跑了。”另一个说:“跑?邓将军早布下天罗地网,就等他钻呢。”
等魏兵走远,姜维等人继续前进。终于,他们找到了“生门”——一处水流较急的浅滩,水下没有陶罐。众人顺利登岸,立刻在北岸的坡地播种。曹霖拿出特制的木耧,这是诸葛亮当年设计的播种工具,一次能播三行,效率极高。
“将军,”阿莱娜指着东方的天际,“快天亮了,邓艾的人要是发现我们……”
“放心,”姜维擦去额上的汗水,独臂转动木耧的把手,“北岸的战马已经开始‘渡河’了。”他指向渭水上游,只见数十匹战马在水中扑腾,溅起巨大的水花,那是他事先安排的疑兵。
果然,没过多久,南岸的魏军大营就传来骚动。邓艾以为姜维要强行渡河,立刻调集大军前往上游拦截。姜维等人趁机加快播种,直到太阳升起,才将所有麦种播完。他们用浮土覆盖种子,再在上面撒上枯草,不留一丝痕迹。
“好了,”姜维直起腰,望着刚刚播下麦种的土地,“再过一个月,这里就会冒出新芽。邓艾看着北岸的‘逃兵’,却不知道,他的南岸已经种下了汉家的希望。”他顿了顿,独臂轻抚腰间的武侯剑,“现在,该回去给邓艾准备‘礼物’了。”
第五折 陇山孤旗照汗青
谷雨时节,沓中营地的假粮囤早已被烧毁,只剩下断壁残垣。姜维带着残兵转移到陇西山地,这里沟壑纵横,易守难攻。他命人在各个山坳里设置疑兵,用树枝扎成假人,穿上蜀军的旧战袍,远远望去,仿佛千军万马。
“将军,”曹霖指着山下的炊烟,“邓艾的主力已经开到,他们在山下列阵,还抬出了陛下的御座。”少年的声音有些颤抖,“他们……他们想逼我们投降。”
姜维站在山巅,独臂搭凉棚望去,只见魏军阵前果然摆着一张龙椅,椅背上还挂着刘禅的御衣。邓艾骑着高头大马,手持诏书高声喊道:“姜维听着!陛下已降大魏,封安乐公,着你等即刻解甲归降,魏主必有封赏!”
山风吹过,姜维的战袍猎猎作响。他身后的二百残兵全都按剑而立,目光坚定地望着山下。阿莱娜将狼头刀插入身旁的岩石,刀刃上的血槽里还留着去年战斗的痕迹:“将军,跟他们拼了!”
姜维却摇了摇头,独臂从怀中掏出武侯纶巾残片,系在身旁的枪尖上:“邓士载!”他的声音穿透山风,清晰地传到魏军阵前,“你我在陇西对阵多年,可知我姜维是何等人?”
邓艾勒住马缰,高声道:“伯约啊,我知你忠义,但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啊!”
“不错,”姜维大笑,笑声在山谷间回荡,“大厦将倾,我便做那撑厦的柱;独木难支,我便做那支木的楔!”他顿了顿,指向身后的山峦,“你看这陇山,哪一块石头不是汉家的土地?哪一株草木不曾浸过汉家将士的血?”
话音未落,曹霖突然指着渭水方向:“将军,快看!”只见渭水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