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陈仓密道显玄机(2/3)
光中竟有蓝色稻芒闪烁——她将冰稻粉抹在刀刃,遇血即凝,竟比淬毒更狠。曹霖紧随其后,怀中的木盒颠出一角,盒盖“曹”字在火光下泛着冷金。邓艾率军赶到时,只见陈仓道上铺满焦黑的麦粒,每粒麦子都缠着引线。“不好!”他拨马欲退,却听姜维的声音从山顶传来:“邓将军可识得‘武侯地雷’?”话音未落,数百颗“爆麦罐”被连弩射来,麦粒炸开的巨响中,夹杂着西羌战鼓的节奏——那是狼族的“猎魂曲”,专为扰乱敌军心神所创。
第三折 密道惊变埋忠骨
混战中,曹霖的木盒不慎跌落,血书被火舌卷住。姜维返身扑救,却见暗箭从石缝射出——竟是当年马谡部将朱褒的后人,他举着染血的弩机嘶吼:“诸葛亮逼死我父,今日取你首级!”武侯剑不及回防,阿莱娜的狼头刀已挡在身前,刀刃崩裂的瞬间,她眼中闪过决绝:“伯约,护好皇子!”
狼头刀断刃擦着姜维咽喉飞过,朱褒后人的弩箭却已穿透阿莱娜肩胛。姜维接住她软倒的身躯,见弩箭尾部刻着“街亭”二字,想起丞相临终前的叮嘱:“陈仓密道,防内不防外。”他撕开她的胡服,见伤口周围已泛紫——弩箭淬了“阴魂蛊”余毒,与当年在沓中所见相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带她先走!”姜维将阿莱娜托付给狼族勇士,提剑闯入密道。石壁上的藏兵图突然翻转,露出暗格中的竹简,竟是诸葛亮未竟的《陈仓攻防策》,字里行间用朱砂圈注:“若邓艾来犯,可引至‘落麦坡’。”他摸着竹简边缘的焦痕,想起五丈原之夜,丞相握着他的手写下“继志”二字。
落麦坡的月光明亮如昼,姜维故意露出背影,引邓艾追入。当魏军踏入谷地,他挥手斩断悬索,预先捆好的麦垛如暴雨倾下——每垛麦子都藏着“火油囊”,遇火即燃。邓艾的坐骑被火麦惊起,前蹄踢中石崖,竟露出“汉寿亭侯”的石刻——此处正是关羽当年练兵之地,麦垛下落的轨迹,竟与《春秋》兵阵图吻合。
第四折 冰稻为盟结羌心
西羌部落的毡帐内,老祭师用狼骨占卜:“雪狼的血染红陈仓道,却浇不灭冰稻的芽。”姜维跪在阿莱娜床前,握着她逐渐冰冷的手,听着帐外传来的马蹄声——诺敏带着三万冰稻种赶来,马队里还有五千羌人少年,他们腰间挂着的不是玉佩,而是磨尖的麦种。
“伯约,”阿莱娜忽然睁眼,指尖抚过他眉间的川字纹,“诺敏说,冰稻在陈仓生根了。”她咳出黑血,血珠落在熊爪护身符上,竟将蛊毒逼出。姜维这才想起,老祭师曾说过,狼族图腾与汉军血脉共鸣可驱邪,他解下护身符放入她掌心,图腾与她肩头的疤痕重合,竟发出金色微光。
三日后,陈仓道上竖起密密麻麻的木牌,每块木牌都刻着“汉羌共耕”。诺敏带着羌人少女们播种冰稻,蓝色的稻苗在灰烬中破土,竟比寻常作物高出半掌。曹霖跟着老祭师学习羌语,他念出“麦浪”的发音时,远处的屯田兵们同时转身,仿佛听见了某种召唤。
邓艾的降卒跪在田头,用魏军的甲胄换麦种。姜维握着武侯剑,剑尖挑起一块“魏”字军旗,旗角却露出底下的“汉”字布料——那是阿莱娜亲手绣的护心旗。他忽然想起丞相在《便宜十六策》中写:“夫为国者,以富民为功。”如今陈仓道的焦土上,冰稻与小麦间种,竟比单一种植多出三成收成。
第五折 太庙遗诏定乾坤
冬至日,姜维率队潜入洛阳太庙。曹霖握着诸葛亮的玉佩,在神龛后找到暗格中的金匮——锁孔形状竟与玉佩榫卯相合。“丞相果然算无遗策。”姜维低声道,金匮开启的瞬间,灰尘扬起,露出刘禅的血诏与传国玉玺,诏书上“朕虽暗弱,未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