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返利岛小说网

返利岛小说网 > 网游动漫 > 借古鉴今 > 第409章 品目篇(一)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09章 品目篇(一)(1/2)

    《长短经·品目篇》是一部探讨人才品鉴与管理的经典着作,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人物等级分类

    - 孔子五等分类:孔子将人分为庸人、士人、君子、贤人和圣人。庸人心中无定则,随波逐流,不知善恶;士人有明确的志向和操守,虽不能尽善尽美,但能坚守原则;君子言行符合道德规范,有仁爱之心,能推己及人;贤人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能辅佐君主治理国家;圣人则是道德和智慧达到极致,与天地合德,能化育万物。

    - 另一分类:还提到“人有三杰四等”,即英、俊、豪、杰。“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识足以鉴古,才足以冠世,此则人之英也;法足以成教,行足以修义,仁足以得众,明足以照下,此则人之俊也;身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操足以厉贪鄙,信足以怀殊俗,此则人之豪也;守节而无挠,处义而不怒,见嫌不苟免,见利不苟得,此则人之杰也。”分别从品德、才能、智慧、行为等方面对不同等级的人才进行了界定。

    品鉴人物的方法

    - 九征观人法:通过观察人的神、精、筋、骨、气、色、仪、容、言九个方面来判断其性格和才能。如“平陂之质在于神”,神平则质平,神邪则质邪;“明暗之实在于精”,精充沛则聪明,精萎靡则愚钝。

    - 六戚四隐法:“六戚”指父、母、兄、弟、妻、子,“四隐”指交友、故旧、邑里、门郭。通过了解一个人在家庭和社会关系中的表现,以及他所交往的朋友、熟悉的故旧、邻里乡亲、门客等对他的评价,来全面认识这个人。

    品鉴人物的意义

    - 对个人:有助于自我认知,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提升和修养。同时,也能帮助个人在选择职业、交友等方面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 对社会和国家:对于统治者和管理者来说,准确品鉴人物是选拔人才、任用官员的关键。能使贤能之士得到重用,不肖之徒被淘汰,从而保证国家机构的高效运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长短经·品目篇》系统地阐述了人物品鉴的标准、方法和意义,为古人识别人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对当今的人才管理和个人发展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长短经·品目篇》中的典故蕴含着丰富的智慧,以下是详细介绍:

    孔子识人典故

    - 原文: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

    - 解析:澹台灭明,字子羽,他相貌丑陋,孔子起初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有大成就。但子羽后来在江南讲学,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颂他的名字。而宰予能言善辩,孔子曾对他寄予厚望,然而宰予后来在齐国参与叛乱,让孔子大失所望。这两个例子说明,不能仅凭外貌或言辞来评判一个人的才能和品德,要通过长期观察和实际行为来全面认识。

    周公、孔子论人典故

    - 原文:周公摄王位,身贵而愈恭;舜居深山,历乎岩麓,而志不变。

    - 解析:周公旦在成王年幼时摄政,掌握着最高权力,但他却更加恭敬谨慎。他礼贤下士,常常“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唯恐怠慢了人才。舜在未被尧发现之前,生活在深山之中,经历艰难困苦,但他的志向始终不变,坚持以孝悌为本,品德高尚。这体现了真正的君子无论身处何种地位和环境,都能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和人生志向。

    尧、舜用人典故

    - 原文:尧以俊德,以逊于位,不以位为乐也。

    - 解析:尧是上古时期的贤明君主,他品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古代经营发家日常 暗恋后遗症 苟到出世,我居然是只猴 暗黑封神 尾冬 三十七度五 失落赤道 虫族:被找回来的雄虫有点乖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