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副职的“生存法则”:别被坑了还不自知(2/5)
法则三:别和一把手“唱反调”,要找准“共鸣点”
副职与一把手之间的关系,可以形象地比喻成一支乐队中的主唱和吉他手。如果他们配合得不够默契、不够和谐,那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演出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令观众难以忍受。
设想一下,如果副职总是跟一把手意见相左,甚至公然唱起“对台戏”,那将会引发一系列棘手的问题。例如,当一把手积极推动一项全新的管理举措时,倘若副职毫不掩饰地表示反对,并采取公开对抗的态度,毫无疑问,整个团队的士气都会因此受到沉重打击。毕竟,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一旦暴露无遗,员工们难免会感到迷茫和不安,工作积极性自然也会随之下降。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副职必须毫无主见地盲从于一把手。相反,副职需要做的是精准地寻觅到与一把手之间的“共鸣点”。打个比方说,假如一把手将重点放在提升业绩增长方面,那么副职完全可以从内部管理优化的视角出发,巧妙地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有力地支持一把手所确立的总体发展方向,同时还充分展示出副职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优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旦副职成功找到了这样的“共鸣点”,那么他(她)与一把手之间的合作便有望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成效,整个团队亦能齐心协力地朝着同一个目标奋勇前行。在这个过程中,双方既能保持各自独特的见解和风格,又能相互协作、相辅相成,共同引领团队不断攀登高峰,创造出更为辉煌的业绩。
法则四:别当“传声筒”,要当“翻译器”
副职这个角色可绝非仅仅是充当一个机械的“传声筒”那么简单,绝不是将一把手所说的话语原原本本地传递下去就算完事大吉了。实际上,副职应当成为一台出色的“翻译器”,能够巧妙地将一把手的战略意图准确无误地转化为下属们易于理解和切实可行的具体任务。
打个比方来说,如果一把手提出了一个具有宏观视野的发展目标,这时候副职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便是将其精心拆解成一系列彼此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小任务,并合理地分配给各个下属成员。不仅如此,副职还必须详细且清晰地向他们阐释清楚为何要开展这项任务,以及究竟采取何种方式方法才能够顺利达成预期的目标。倘若副职仅仅满足于不假思索地进行简单传话,那么很有可能导致下属们如坠云雾之中,摸不着头脑,对于任务的理解和把握也必然会模糊不清。如此一来,任务的实际执行效果必将大打折扣,甚至有可能偏离既定的方向和轨道。
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称职的副职,务必要擅长将那些看似“高大上”的战略规划,成功转化为通俗易懂、贴合实际的行动指南。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整个团队才能够如同精密运作的机器一般,高效顺畅地运转起来,朝着共同的目标稳步迈进。
法则五:别怕得罪人,但要会“得罪人”
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副职往往不可避免地需要去处理一些容易得罪他人的事务。以绩效考核为例,某些下属或许由于各种原因而表现欠佳,然而他们却并不希望因此而被扣除分数。如果在此刻,作为副职因为害怕得罪这些下属而选择视而不见、得过且过,那么无疑将会破坏掉整个组织内部既定的规则和制度。可是,如果副职只是一味地采取强硬态度直接与下属发生正面冲突,也就是所谓的“硬刚”,这同样并非明智之举。毕竟,如此行事极有可能引发下属强烈的抵触心理,进而影响到团队整体的和谐氛围以及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