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工业大爆炸(3/4)
多了。按照现在第一机床厂的产能,在不搞资源倾斜,保证稳定供应的情况下,一周的时间,就能造出这样一条生产线。
看着产量很大。
但距离大型兵工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记得汉阳兵工厂,早在1917年,就能做到日产枪弹20万发,炮弹2000多枚。
数据可能有些夸大,受社会政局影响,很难做到稳定生产,但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中国第一兵工厂的雄厚实力。
孙祖华:“你们先在这维护设备,我先回去休息了,明天上午还有课要上。”
技工学堂办起来了,但缺少专业的教师。
无奈之下,只能抽调工厂里的工程师去学堂干兼职。
反正也不教什么高深的东西,理论课很少,一切还是以实践为主。
现在制约兵工厂发展的,除了工业设备以外,就是工人数量。
产量再高的设备,也需要工人去操作。
现在各个工厂的在职工人,基本上都是身兼数职,12小时工作制,两班来回倒。
真正做到了人停机器不停。
几名工人点点头,应了一声,随后转身拿起工具,向窑洞深处走去。
第一弹药厂。
相比较第一机床厂,弹药厂的规模更大。
已经发展出了三个分厂,一个生产炮弹,两个生产子弹。
此外还有两个分厂,处于建造状态。
厂长怀汉鹏坐在办公室内,正在核对生产清单。
几乎每天连轴转的工作,让他瘦了不少,但常人一比,还是有些肥胖。
“这批子弹明早运出去,直接送到徐州!”
“材料方面,明天我向上级催一下,再这样继续下去,厂子都快要停产了!”
怀汉鹏对身旁的助理说道。
第一弹药厂发展速度很快,得益于第一机床厂的生产能力,现在几乎每隔两天,就会有新的生产线搬进厂房。
子弹的日产量,已经达到了两万发。
半个小时前传来消息,长官又从欧洲订购了一批设备,大概十五天之后就会到达。
还是老样子,清一色的重型机床。
估计第一机床厂的产能,还要再上一个台阶。
到时候弹药厂也会享受到利好,可以预见的产能会迅速提高。
这个月的产能,说不定会突破120万发。
下个月有望突破500万!木柄手榴弹的试产非常成功,估计在明后两天,就能正式量产。
每天的产量,起步就在500颗。
一个月的时间,日产量大概会增长到2000-3000颗。
助理将文件收拾好:“厂长,机床厂那边传来消息,明天就能把生产线拖过来。”
怀汉鹏点了点头:“工人什么的,都安排好了吗?”
助理回复说:“安排好了,明天生产线一启动,就能立马投入试产!”
怀汉鹏应了一声:“好!”
之前他在太原兵工厂时,曾担任过火炮生产车间的组长,对炮弹生产的相关事宜,还是轻车熟路的。
卫戍部队营区。
已是深更半夜,宋文杰依旧伏在案边,处理着手上的公务。
王奉领着赵方远和谢尔盖一走了之,后方的重担全都压在他一个人身上。
不光要指挥前线作战,后方的工业建设同样不能落下。
兵工厂发展势头很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