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继续推进(2/4)
三万人合围五千人。
若是再能让日军跑出去,那可真是贻笑大方了。
但硬实力摆在那里,打不穿就是打不穿,没有更好的办法。
和第26旅团不同。
眼前日军虽然也只有一个旅团的兵力,但却有整个师团,成体系的支援部队做保障。
光是在火炮数量上,就足以抹平巨大的兵力差距。
刘士毅心中愤慨,面对武器差距带来的无力感,让他有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
要是像王奉一样,手里有几门大口径榴弹炮,打仗就容易多了。
华北战斗群的那四门九一式榴弹炮,他曾看过一眼。
在他印象里。
黑夜中,粗壮的炮管斜指天空,光是看上去,就能感受到巨大的威慑力。
可把他羡慕坏了。
桂军的兵工厂,在规模和制造能力上,比不了太原,金陵,汉阳等大型工厂。
虽然数量不少,管理体系完善。
但仅能生产一些步枪,轻重机枪等。
参谋长:“长官您看.是不是要调动预备役支援一下。”
刘士毅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电告莫德宏,从138师抽调两个旅,支援131师!”
“半个小时!我只给他们半个小时!”
“封不上口子,宁可死在战场上,也别回来见我!”
仗打到这个地步,双方谁退后一步,都会落入万劫不复之地。
再苦再难,也要咬着牙撑下去!
参谋长脚跟合拢,敬了个礼:“是!”
第138师作为预备部队,接到命令后迅速调动,两个旅呈钳型,从外围向日军后方穿插。
第31军战况激烈。
远在利辛的王奉,也收到了来自刘士毅的战报。
乍眼一看,王奉不禁有些意外。
看来大家都学聪明了,知道利用地形,和日军进行战术上的博弈。
不管战术成不成熟,这种主观能动性,倒是难得可贵。
抗战初期,基本上各部队所执行的战术,都是一股脑的防御。
构筑阵地,防御.后撤,构筑阵地,再防御。
呆板的很!
就连一战时期的欧洲战场上,各国都在绞尽脑汁,寻找试图能打破埑壕战僵局的办法。
步兵穿插作战的巅峰,就诞生在那个时期。
赵方远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长官,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就算第31军不能吃掉第十三师团,也能吸引第十八师团回援。”
王奉点了点头。
但光是这点,还不够。
这场战役的日军主力,是整装待发的第十八师团。
虽然在作战序列上,不是老牌甲种师团。
但也相差无几了,在某些方面,甚至比甲种师团还要强大。
例如坦克部队。
谢尔盖的调查结果出来了。
接到命令的侦察兵,重新回到淮河北岸,经过一番搜查后,终于在一处边缘僻静的小路上,发现了大量履带行进时,所留下的痕迹。确定好方向后,剩下的事就好办了,侦察兵一路顺藤摸瓜,行进了十几公里后,在一处干涸的河道旁,发现了日军坦克联队。
确切来讲,不能用联队来形容。
应该叫加强坦克联队。
据侦察兵汇报,第十八师团,至少部署了六十辆不同型号的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