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红眼(2/4)
6门75毫米野战炮,也跟着集结在了一起。根据日军的作战习惯,一般不会将火炮集中使用。
鉴于之前的惨痛教训,这次在炮兵部署上,荻洲立兵也留了个心眼。
将52门火炮,分成8处阵地。
分散部署在涡河南岸三公里处,各阵地之间的距离很远。
虽然这么做,会影响指挥和后勤补给,但在荻洲立兵看来,只要能保证炮兵阵地安全,这些都可以容忍。
等炮兵部队构筑好阵地,准备发射时,天色已经渐晚,空气中的能见度越来越低。
涡河北岸。
第31军指挥所内。
刘士毅早就收到了消息,站在瞭望孔前,举起望远镜,冷冰冰的盯着涡河边上的日军。
看样子已经做好了渡河准备,就等待接受命令了。
迟迟不动,很有可能是在酝酿炮击。
对尚不明了的地形,用火炮开路,确实是个法子。
士兵身姿低伏,一声不吭,隐藏在芦苇荡中。
越是到关键时刻,无论是士兵还是军官,越要保持头脑清醒。
砰!突然,天边传来阵阵闷响。
刘士毅作战经验丰富,一听便知是日军的火炮。
立刻放下望远镜,尽可能的伏低身子。
火炮不长眼,谁也不能百分百保证,炮弹不会阴差阳错的,砸进这个临时搭建的小窝棚。
刚摆正姿势,耳畔就传来接连不断的爆炸声。
芦苇荡虽然有一人多高,但在火药爆炸,所产生的剧烈冲击中,显得格外脆弱。
炮弹刚一落地,便迸发出刺眼的火光和滚滚浓烟。
很多隐藏在芦苇荡中的士兵,被猛烈的爆炸所波及,伤亡惨重。
扬起的泥沙落下,泥泞,松软的土壤中,随处可见残肢断臂。
可即便如此,幸存下来的士兵,并没有军心溃散,惊慌失措,一股脑的逃出芦苇荡。
反而攥紧了手中的步枪,继续伏低身子默默承受。
心中只有一个信念。
“我们必胜!”
短暂的炮击过后,早就准备好了的鬼子步兵,开始缓缓渡河。
几乎一股脑的,将整个旅团都压了上来。
绵长的战线上,一共准备了八个渡河点,每处部署一个大队的兵力。
同时间向涡河西岸施压。
后方指挥所。
刘士毅放下望远镜,扭过头看向参谋长:“立刻通知各部队,准备战斗!”
“梯次现身阻击日军,不得有误!”
参谋长点了点头:“明白!”
刘士毅转过头,拿起望远镜,继续将视线放到一线战场上。
镜筒内,鬼子士兵动作麻利,速度出奇的快。
首批渡河士兵,已经登上了船只。
在第五战区,李宗仁一直提倡焦土抗战,受其影响,刘士毅在转移途中,尽可能的搜刮,破坏掉民用船只。
导致第十三师团能收集到的民船很少,想要让一个旅团的兵力同时渡河,根本不现实。
一个渡河点,一次只能输送一个中队的兵力。
芦苇荡中。提前埋伏好的,在破击中幸存下来的士兵,缓缓摆正蹲姿,轻轻拉动手中的枪栓。
咣当!
稀稀落落的金属碰撞声在芦苇荡中响起。
涡河不宽,水流还算平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