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曼丽小姐(2/4)
对此感受颇深。2月1日。
沉寂了数日后,终于传来消息。
王奉召集一众军官,参谋官,在指挥所内进行军事会议。
赵方远将战报递给众人传阅,指着地图详细介绍道:“第十八师团的进攻非常迅速,昨日夜间,日军占领临淮关,正在北渡淮河。”
张虎皱眉:“这五十一军,这么快就顶不住了?”
王奉手里捏着电报,长叹一声:“一个军,硬抗日军一个师团的进攻,能坚持一周,算不错的了。”
“东北军,还真有点尿性。”
赵方远补充道:“战区长官部传来命令,李长官调遣张自忠将军之第五十九军南下,支援蚌埠-淮河一线。”
“第二十一,十一集团军从淞沪战场撤下后,目前在合肥休整,预计两周后抵达池河一线。”
王奉心里掂量着。
张虎瞪大了眼睛:“两周以后?”
“恐怕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王奉心里掂量着双方实力。
五十九军从徐北赶来,未经战斗,编制尚满。
三十一军,战斗群在大战后经历一周的休整,逐渐恢复了战斗力。
倒是五十一军,与日军在蚌埠-淮河沿线鏖战一周,虽尚能稳住阵脚,但实力大不如前,不能用作进攻力量。
日军方面,第十八师团建制完整,有大量的飞机,火炮支援,想要与其持平,至少需要两个军。
也就是说,五十九军,三十一军,五十一军合力,才能在战略上占据上风。
还随时有被日军翻盘的风险。
剩下一支旅团,只能由麾下所部抵抗。
兵力还是捉襟见肘啊!如果一切正常的话,确实能拖到合肥援兵赶来。
但王奉并不想拖延太久。
北部,鲁南保卫战已经进行到紧急阶段,日军仙台,矶谷两师团,正以台儿庄为会师目标,企图合攻徐州。
趁早解决南部之敌,回援北部才是上策。
“长官部有什么计划?”
赵方远掏出一张电报。放到桌上:“李长官要求池河西岸部队,撤到淮北一带。”
张虎眉头拧到了一起:“要撤?”
“咱们守了这么多天,说撤就撤了?”
说罢,抢过桌上的电报,上下扫视。
赵方远点点头:“战区长官部下令,确实令我等撤退,将敌人引到上窑,炉桥一带。”
张虎心中迟疑,用疑惑的眼神望向王奉:“长官,这.”
王奉看向作战地图,心中明白了李宗仁的意图。
目前日军屯兵在池河东岸,像一堵高墙似得,屏住了第十八师团的侧翼。
纵使合肥之兵赶来,日军也能依靠池河天险,负隅顽抗。
此举看似是主动后撤,实则是将日军吸引到淮河一线,拉长战场宽度,以及补给线。
让支援部队有机可趁。
王奉点点头:“执行长官部的命令,和31军交替掩护后撤。”
“是!”
池河东岸。
荻洲立兵时刻关注敌军动向,吃住都在指挥所内。
参谋长匆匆跑来:“将军阁下,西岸敌军出现撤退迹象,是否进行攻击!”
荻洲立兵放下望远镜:“规模如何?”参谋长将侦查报告递上来:“结合侦察机的报告,全体敌军都有撤退迹象,有步骤的交替撤退!”